谭老师在“全国第四届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大赛”上的总结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足教师进修校主办、弥陀中学承办这次活动,感谢大家对文化教学新理念的支持,感谢实验教师不懈的实践与努力
梁启超说过,讲话应该象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我讲三个关键词:一是评课,二是问题,三是方向,四是希望。我尽量讲得简短一些。
首先是评课。九步课堂教学模式是文化作文核心的课堂操作程序,有三个核心理念:一是素教,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学习、积累、感悟、表达,并与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体现学生的学力培养。二是经典,教学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所用的资料,都充分体现最标准的或最高的作文样式。让学生在课堂时间,固化有关作文的理解,并开始模仿。回想我们的学习经历,颇多感慨:小学一年级,以为我爱北京天安门就是作文;小学中年级,我们以为小小竹排江中游之类的儿歌就是作文;到初中我们以为白杨礼赞、中国石拱桥就是作文;到高中我们以为项链、芦苇荡才是作文。到高三,我们终于知道,高考优秀作文才是作文,而文学作品只是作文之外的一个梦。这就是我们当前的教材以及课堂教学传递的有关作文的信息,那是非常悲哀的信息,所以文化教学的课堂一定要用经典材料。把应考的作文与终生学习的文学结合起来。三是模仿,九步课堂教学模式分为活动、素写、展示、范例、仿写、创写、自评、互评、盲写。其中的展示、范例、仿写、互评、盲写等五个环节,都是围绕模仿。所以今两天的赛课突出了文化教学的核心,但操作性与普及性还不够。
第二个关键词,问题。先讲一个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甩手固然甩不出一个哲学家,但是目标游移、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两个同等条件的人,一个学习坚持不懈,一个学习浅尝辄止,两年以后,差别会很明显。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进行了三年,三所实验学校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激情依旧保持,但课堂模式与教学模式没有把握住文化教学的核心,就是:积累教学。积累教学至少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小考积累(名句、人物、典故、意象、诗词、历史、文化)(温总理,美国总统访华都用名句),一是练笔积累(日记、文采速成法的模仿),一是课堂模式的训练后,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摘抄,背记)。三个方面没有坚持,让我们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很理想。乃至于学生觉得教材可有可无,其实教材上面,几乎都是经典。有人说它改变了当前传统作文教学的方向。但是我们没有足够重视,希望今后充分利用教材,坚持积累教学,坚持用九步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分解为单课时型,浓缩为四步或五步)。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文化作文的理解问题。从2001年全国高考压轴之作《赤兔之死》开始,彰显文化底蕴的作文逐渐成为新宠。几年间已经风靡全国,成为一种时尚文风,得分明显高于一般文章。从2004-2006年,文化作文由古代文化材料的运用向古今文化思辨和当代文化热点过渡;到2007―2008年,文化作文更倾向表现生活中的文化,特别是热点文化与流行文化,多以散文、小小说形式,展示各种群体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思考感悟。
至此,文化作文圆满实现了由古代文化材料向当代文化生活的渗透与扩展,使古今中外文化底蕴尽收笔下,使历史的文化标本与生活中的活文化尽展风采;实现了由文化形态向文化精神的飞跃与提升。其实也就是体现教育由文本传递到精神传递,写作当然也就由历史材料向生活材料转变,将历史材料传递中获得文化精神与文化眼光运用到生活当中,从而以生活为观察点,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是文化作文的风向标问题。也就是文化作文写作的两极,一极是历史,一极是生活,挑起这两极的,是文化精神。
文化作文有多种呈现形式。面对世界,画家用线条和色彩,音乐家用音符和旋律,建筑家用空间和材料表现对宇宙、对生活的理解。同样作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认识。比如:莫言用红高粱系列小说、邓友梅用京味小说、冯骥才用津门文化小说、陆文夫用小巷人物系列、贾平凹用商州系列小说演绎地域乡土文化,余秋雨用散文表达对中国文化断层的思考。所以,文化作文有散文、小说、戏剧、议论文等多种形式。
第三个关键词:方向。未来研究的方向,放在教学模式的熟悉,教材的熟悉,积累教学的重视,模仿练笔的技术化,以及生活文化等方面。
第四个关键词:希望。脚踏实地实践,坚持小考积累和练笔,坚持九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问题,完善课堂模式。未来熟悉之后,可以分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