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817阅读
  • 1回复

(2017高考)江苏镇江中学三位同学4月16日提前写山东高考卷并获得文化作文大赛一二等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6-10
  注:江苏镇江中学4月16日全校举行“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由于初赛试题有关于阅读、关于科技、关于文化包容与平等等材料,有部分同学在立意构思时,将杭州书店为不同阶层的人提供平等的入店待遇作为素材写作,因此他们提前完成了今年的山东高考作文试题,并获得了文化作文大赛初赛一等奖。
  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初赛,近2000所学校,150万学生参加,由于文化作文试题直击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因此对越来越接近文化的高考作文试题来说,在内涵上产生了共鸣,使学生提前体验高考,或提前进入高考阵地。
  这不是文化作文要作秀,是文化作文在引领,也是文化作文产生深刻的影响力,内化着不同的教育者,包括命题人,他们潜意识与文化作文走近,并通过试题本身,成为文化作文的坚定推动者


  山东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镇江中学获奖佳作

人人都是王者
江苏省镇江中学 高一(1)班 陈茗 指导教师 刘建中

  在杭州图书馆,无论行业领袖、城市白领、衣衫褴褛的拾荒者都平等对待,接受入内读书、上网、听音乐、接开水的事情。为此,杭州图书馆被赞为“最温暖图书馆”。
  有人要发问:别的读者不会歧视他们吗?当然有。但是馆长褚树青一句“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使反对者无地自容。
  人在书本、知识面前是平等的,不论你是西装革履的白领,或是衣衫褴褛的乞丐,文学殿堂的大门都会为你敞开。北大保安甘相伟又是一典例。也许是恢宏大气的“北京大学”的门槛,也许是活泼睿智的北大学子,激励着甘相伟——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想想衣食无忧的我们,就甘心垂头丧气地说“我不行’吗?一所普通高中八百号学子,也只有一两个幸运儿。这比例听来让本就不够出类拔萃的我们望而却步,否定自我。刚入高中,老师让我们谈谈理想高中,却又半开玩笑地说北大清华就别想了。当时的我在想,真的有这么傻的人怀着这不现实的梦吗?现在的我在想,真的没有人敢去做一次梦吗!
  最可怕的不是尝试后的失败,而是尝试前的自我否定。哪怕是现在,看到《阳光校园》,看到保安变成北大学子,我仍在否定,因为中国式的教育根深蒂固,教人要实事求是、循规蹈矩。这也是“中国制造”无法变为“中国创造”的原因吧。我们从没好奇过圆珠笔为何能流畅地书写,直到近年来中国终于能自己研制圆珠笔的滚珠。这条信息曾轰动一时,国人都在疑惑:怎么连小小的圆珠笔都得靠外贸进口技术吗?笔头能有什么学问?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没人好奇圆珠笔是怎么工作的?橡皮怎么能擦掉铅笔字?修正带怎么能粘在塑料白带上不掉下来,又印在作业本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规陈不变,没有质疑、思考、创新,便不会有科学进步之说。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冲破“理应如此”的束缚,问问江水为何往下流,蜡烛为何带来光明。要敢于做梦,正如马云所说“人要怀有梦想,万一成功了呢?”

  点评本文优点:一是作者视野开阔,从杭州最温暖的图书馆的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到自己高中生涯规划的敢于怀揣梦想,梦想面前人人平等;二是分析深入,见人所未见。作者认为,一般人不敢尝试,不是怕尝试后的失败,而是尝试前的自我否定;并以保安变成北大学子,中国创造的进步为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打破思想束缚,人人可为王者。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江苏省镇江中学  刘建中)


平等?平等!
江苏省镇江中学  高一(7) 张薛晗 指导教师 嵇云霞

  周恩来总理与群众欢庆泼水节,杭州图书馆人人都可进入阅读,女权主义者们的努力争取,都本着“平等”二字。
  似乎这已不是一个口号了,自清和奥斯曼的灭亡之后,“平等”已深入人心了?是的,这是当然。再也没有所谓的贵族、地主、皇帝,社会属于众人,众人拥有平等的权力。世界上掀起风潮,平等的脚印踏过五湖四海,把大旗挥舞。
  真的平等了吗?我想也许是。
  “与拾荒者一起读书,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多么刻骨铭心的一句话,刻骨铭心的优越感以及刻骨铭心的自豪感。如此说来和市民一起读书便是正常,和市长一起读书便是好运,和省长一起读书便是殊荣了。
  从何而来的想法?粗陋至此。我想,这是来自鲁迅先生的一些看法。“有种奴狗,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即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穷人都狂吠的。”
  作为一个读书者,和读书者之间不应平等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念呢?谁又敢说自己高人一等!
  等级,乃是祖传的老谱,中国君子的常经。或许在一些人看来,人依旧有等级。一等,手握权力腰缠万贯,二等市井民众,三等乞丐民工。或许有些粗野浅陋,但大抵没什么人逃得过这种思想的束缚。有的父母带着子女外出游玩,见到民工乞丐若是子女露出半分兴趣时,他们必然掐了这个念头加以制止,“快走快走,离远点,脏。”我有一个亲戚,至今仍拿自己和市长握过手吹嘘,已不下百十遍。但在见到民工乞丐时也自然会“快走快走,离远点,脏。”子女在旁,总不忘提醒一番。
  似乎在他们眼中自己对于乞丐来说,自然高于一等。所以,在面对老板上司时,他们当然免不了“驯良”起来,收起了趾高气昂,换上点头哈腰的嘴脸,若是被给了微笑,便高兴地不行。
  平等该是如此吗?大抵诸位都会说:“当然不是!”“生而得之,死而存之。”人拥有同样的宗源,去除肉体,灵魂却是五花八门。但其中都有“自由、平等、公正”之言辞。而我们有时总选择性地忽略其中的意义,那叫做行动。不仅仅是身边的事,从白人对黑人的偏见中,便可看出“平等”的宗旨对人们而言,有时也逃不过自己所厌弃的枷锁。
  平等应是人人和善,守望相助;摒弃偏见;坚持立场;即使头戴金桂冠也对身边的破草帽欠身行礼;面对小猫小狗打招呼可以轻松自如。万物有灵,生而平等,正事如此罢。
  平等不该是表象,应该是一种认知,一种打出生起就有的态度。得记住,美国总统踢了你一脚,你就有权利踢回去。

  点评:作者以“平等”为核心话题,结合社会新闻事件,批驳错误观念和行为,阐释自己的观点看法。文章首先肯定了平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接着列举了社会上诸多“不平等”的言论和现象,然后分析产生不平等心理和行为的原因,最后阐释平等的内涵和自己的主张。文章虽是客观的分析议论,但饱含作者的爱憎情感,体现了青年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和担当。                (江苏省镇江中学  嵇云霞)



让心中洒满阳光
江苏省镇江中学高一(14)班  姓名:陈美琪  指导教师:张鹤
  阳光挥洒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我们能否将阳光挥洒在心中,让我们的心中时时刻刻都有阳光的存在?
  我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我们对待每个角色的态度都至关重要。
  作为我们自己,最重要的便是自信。充满自信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我常常以为自信是与生俱来的,其实不然。自信是后天自我肯定的表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不自信的行为会让我们与成功失之交臂。
  DNA这个我们早已熟知的分子实际上是弗兰克林首次发现的,但就是因为他的不自信让他错过了宣布这一分子存在的机会,将它让给了别人。《疯狂动物城》中的兔子朱迪,从小就心怀警察梦,在周围好友甚至是父母都不认可的环境中,朱迪自信满满,努力向前,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警察。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是杭州图书馆馆长对不满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馆内的读者所说的话。作为“最温暖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对全员开放的做法传递着正能量。尊重他人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础。我们都知道,跆拳道虽是以格斗方式存在,但无论练习还是比赛,双方都要在此前后向对手鞠躬以表尊敬。这大概就是是尊重他人的充分表现了。
  尊重他人说起来简单,但想要将这一观念付诸于行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中,我们尊重他人不仅是因为他们辈分比我们大,还因为我们欣赏他们。
  拿破仑·希尔是美国著名作家。他的童年可没有成人后的精彩。他被公认为一个坏孩子,就连他的父亲在向继母介绍时都说“这是全家最坏的孩子”。让希尔吃惊的是,继母对他并未如他人那般冷漠,而是说了一句改变他一生的话“他应该是最优秀的才对”。终于,在继母的鼓励下,希尔不但成功了,而且他的成就影响了美国两任总统,鼓舞了千百万人。
  一个众人都放弃的孩子,在继母的欣赏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足以见欣赏的魅力。
  为生活中添点阳光,既是简单的,亦是复杂的。它们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极易被遗忘于脑后。也正是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可以让我们沐浴在阳光中。倘若我们现在行动起来,日积月累,我们的生活必定会绽放光彩。
  阳光生活,就是要心中洒满阳光,就是要我们的生活被阳光普照,永远永远。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6-10
  第13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真题
  四、主题金题:文化交流与碰撞——本位文化观(不分学段,均可选择)
  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在当今各种文化交流与碰撞中的感受,特别是基于你的国家本位和地域本位,对不同文化交流与碰撞,你会怎样选择?可以叙述亲历见闻,可以虚构故事,可以发表议论,可以想象未来。文体不限。
  1、近代中国文化自残下的文化坚守。1920——1930年前后,发生了“中国文化出路”大论战,力主西方文化路向一派占据话语权。面对“打倒孔家店”(吴虞)、“不读中国书”(鲁迅)、“拼命往西走”(胡适)的激烈反传统和全盘西化论的文化氛围中,式微的中国文化路向一派中的王新命等十教授,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传》,表达了捍卫“中国本位的文化”的立场和姿态、用心和情怀。“在文化的领域中,我们看不见现在的中国了”,“中国在文化的领域中是消失了;中国政治的形态、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它的特征。由这没有特征的政治、社会和思想所化育的人民,也渐渐的不能算得中国人。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从文化的领域去展望,现代世界里面固然已经没有了中国,中国的领土里面也几乎已经没有了中国人。”沉痛悲愤的心情,溢于言表。

  他们提出了本位文化建设的原则是:“不守旧,不盲从。”不守旧,是淘汰旧文化,去其渣滓,存其精英,努力开拓出新的道路。不盲从,是取长舍短,择善而从,在从善如流之中,仍不昧其自我的认识。
  根据中国本位,采取批评态度,应用科学方法来:“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2、文化力量不等同于战争实力。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表明:一种文化先进与否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和发展水平。否则,文化先进的古希腊、古罗马怎么会被文化落后的“蛮族”灭亡了呢?文化先进的宋、明怎么会被文化落后的蒙、满灭亡了呢?野蛮的蒙古游牧民族反而能够征服西亚和欧洲呢?文化就是文化,它是知识、信仰、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的综合体,而不是一切,也不能决定一切。换一个角度讲:先进文化要立世生存,必须强化其刚性品质,用强大的国防保护强大的文化。
  3、主流文化之间的互相融合。东汉末年,儒学式微,到两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思想得到空前发展。这段时期出现了以道解儒和以儒解道两种不同文化立场的儒道文化碰撞,甚至还出现以道解佛,佛学玄化,这对佛家文化进入中国创造了思想环境。至李唐,虽然上层政治尊崇道家,但唐玄宗御注《孝经》、《道德经》和《金刚经》三部儒家、道教和佛教经典,颁行天下,说明政府对三教合一的提倡。至宋明,儒学正统地位下,以儒解道,以儒解佛,整合佛道文化,儒学得到创新发展,实现了由汉儒章句之学向宋儒性理之学的转变。而佛教吸收儒道思想,完成了禅宗世俗化和中国化历程。因此,文化交流与融合,坚持主体性极其重要。
  4、文化交流与文化侵略。文化交流,是双方在平等自愿基础上行使文化选择权,各自以我为主,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借鉴和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文化入侵,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它国或另一民族通过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达到的征服行为;“战争时期,一个国家强行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语言文字,是文化入侵;和平时期,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并改变其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其文化传承,这也是文化入侵”。“ 文化入侵”的典型例子就是日本二战时期在中国东三省以及台湾所推行的奴化教育,以及甲午战争和抗战时期鼓吹文野之战、脱亚入欧和大东亚共荣等精神鸦片,瓦解中国军民的战争意志。

  命制理由
  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处处皆有,时时都会遇见:不仅与外界的文化,也与内部的文化。
  这就涉及一个文化交流中的核心问题:你的文化主体是谁?
  当今社会倾向于西方文化的人,一切以西学为主体,用西学范式来审视中学。
  倾向于传统文化的人,一切以中学为主体,去审视和吸收外来文化。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文化界值得称道的有两类人:一是坚守中国本位文化,又不排斥外来文化。如《学衡》派,提倡“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在对待中西文化上,学衡派崇尚“中正之眼光”,“无偏无党,不激不随”的态度。吴宓说:“今欲造成中国之新文化,自当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而熔铸之,贯通之。”在“打倒孔家店”的声浪中,他们反对一味诋骂孔子,极力主张恢复孔子的历史地位,强调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应当给孔子一个科学的评价。吴宓等人强调,孔学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可成为救治当今世界物质与精神痼疾的良药。他们非常在意孔学在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可能价值。这与后来池田大作和汤因比等历史学家的看法非常相近。他们基于那个混乱年代有如此本位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卓见,实属难得。

  一是强烈呼吁文化改革,打造新文化,但对中西文化不带偏见。能够看到西洋文明的优势,又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清晰认识,强烈感受到吸取西方文明以打造中华新文明的急迫性与重要性。比如东方文化派,以辜鸿铭为先驱,以梁启超、梁漱溟等为代表。在文化选择上,他们主张立足本国传统,会通中西文化,谋求传统文化特别是儒文化的返本开新,进而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世界化。
  因此主张全盘西化者,诅咒中国文化者,无论他们的文章多么有才华,放在今天来看,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伤害,都只证明他们的短视与偏激。虽然他们对推动中国吸收外来文化或自我文化改造方面也确有贡献。
  提供4个材料,是希望从历史视域,让同学们认识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主体性,任何时候,不丢失自身文化特征,却又能以开放的胸襟,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身文化的飞跃。

  在现实中,面对不同文化,懂得坚守的执著与开放的吸收。比如泼水节、七巧节、三月三、踩花山节、对歌会、插花节、开门节、擂背节、赛装节、姊妹节、元宵节等等,都与西方的情人节具有相同内涵,只是称呼与形式不同。如何选择自己认可的节日,又同时可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相同节日内容,这是同学们文化成长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因为这是你们的文化身份证,代表你们精神的归宿。
  放大来看,就是一个族群或一个国家本位的文化建设。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