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理论点滴)谭蘅君老师关于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点滴收集
回帖:创设情境,增加课堂的社会化场所,这就把教学浅化或窄化。
这不叫智慧,这叫方法。
方法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智慧一定是生命的正能量。
读同样的文字,每个学生头脑里浮现的内容场景是不一样的。但情境设置,却将千个哈同学窄化为一个课堂版,这应该是对教学的犯罪。
所以,我对吉林的情境教学法,从来不认可是好方法。
只是教师弱智化学生后,造成学生课堂惰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智慧生成,与情境教学,是两回事。
读一本小说,很浪漫。但到实地去一看,晕倒。这就是实地窄化和限制了文字的想象。
教学亦然。
允许每个人基于生活经验的情景生成,才是最人性和个性的教育。
如果允许课堂版的哈同学出现,也应该只是教师个人版或公众版的哈同学,他们在层次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
当创设情境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它的前提就是学生对理解有障碍,也就是弱智化学生。这样的一种所谓教学流派,居然得教育部特等奖,官员没文化,真可怕。
长期如此,学生在课堂就慢慢褪化了他们的个体生命情境与学科知识的联系,最后只能让他们越来越来惰性,并越来越依附教师版或公众版的哈同学情境。创造力就这样被课堂消解。
所以,情境教学法,一定要慎用。
‹上一楼:用文化的智慧引导学生和成人的写作,这是未来的趋势。至于现代诗的读者失落,还在于现代诗本身, ..

查看全部回帖(1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