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我学习文化作文的困惑
回帖:很可惜,你没有经受佛学道学思想的熏陶。我有选择地解释你提的一些概念。
“生命的修炼”,是指生命成长过程中,对自我信仰、性情、人格、意志、学识、技能等精神层面与能力层面及行为层面的自我认识与提升。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伟大人物作为自己的崇拜偶像,并学习之。如果再进一层,就将佛道里的神佛的神性与佛性思维与境界,作为自己的追求吧。这一层面,鲜有人提及。但真正生命的至极修炼,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来看,还是僧佛对生命的印证更让人对生命的修炼产生敬畏。
“写作意义上的灵性境界”,这是指文学上所谓的“通灵”或“泛灵”思维。能够将自然万物当作生命进行精神的对话,这是许多学佛之人能达到的。如果这种对话能够围绕写作目的,具有丰富的情节与思想,这就不再是普通学佛者的“灵性”,而是写作意义上的“泛灵”。诗人多有此想象与品质,读一读郭沫若等人的诗,就有更深的体会。
“大善”,以宗教为底色、追求对世间万物生命的珍爱与保护,这就是大善,这是真善,进入这一境界,你的性情、人格、写作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佛性的生活理念或行为方式”,你不妨百度一下东南亚部分国家让儿童在寺庙体验成长的情况。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为成长从灵魂上建筑了一道栅栏,同时将佛教的信仰理念传递给了学生。
“写作人格形成”,是指生活人格与写作人格融合为一的状态,即人品与文品的统一。历史上存在人品与文品分裂的情况,诸如培根等。
“从诗歌到生活,从生活到诗歌”,简单说,这是将阅读的诗歌还原为生活,和从生活中提炼出诗意,这是阅读与创作的轮回。
我提倡的“文化作文”,一直主张将宗教作为生命的底色。我预言:未来中国教育会将宗教信仰文化置于一定高度,因为这其中蕴含了哲学和生命及写作的许多精华。
下一楼›:我学到“诗歌弹性组合法”时 发现那种语言很难学,然后就是意境写作技法里面 也是用这种语言写作 ..
‹上一楼:“生命的修炼”,“写作意义上的灵性境界”,“佛性与天地相通的天人合一至境”,“大善”,“佛 ..

查看全部回帖(21)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