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报道宣传)《教学考试》华丽转身:从文化作文到文化课堂——谭蘅君和他的文化教育视界
长河发表于 2014-01-08 17:46
  《教学考试》理论实践版第9-11页教坛先锋栏目,刊发了钮勤章老师撰写的文章:《华丽转身:从文化作文到文化课堂——谭蘅君和他的文化教育视界》,对谭蘅君老师进行了采访报道,介绍了他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新理念,引起较好社会反响。现将该文转发,让更多人了解该理论。
  《教学考试》理论实践版简介:
  主管单位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西藏自治区报刊出版中心
  国内统一刊号  CN54-1058/G4
  国际统一刊号  ISSN2095-2627

华丽转身:从文化作文到文化课堂——谭蘅君和他的文化教育视界 钮勤章
人物扫描:
 谭蘅君,亦名谭恒君,“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理论的创建者、探索者、实践者,创建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新理念;曾任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题规划中心副主任等职位。
  平头,魁梧的身形,微凸的将军肚,商务西装,白衬衫和紫色领带从黑马甲里面衬托出来。精悍,帅气,博学,这是谭蘅君老师留给所有人的印象。
  本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位精悍、帅气、博学的“文化作文” 的领航人,凭着一股韧劲,把文化课堂大赛,从第一届办到第九届,每一届都是那么精彩!值得称道的是第九届大赛,由谭老师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组,与张家界市宣传部、教育局、旅游局共同主办,由张家界市民族中学承办。来自吉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江西、重庆、河南等全国十二个省市的参赛选手在11月6、7号,分四个组展开优质课逐角,11月8号进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教学高峰论坛。
  谭老师少有空闲时候,但我还是抓住机会,采访了他。
  月夜。崇山。
  一杯清茶,一窗清风,开启了一段文化教育视界的对话。

文化作文:做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人
  “文化作文” 有许多名人题词,如北大教授孔庆东:“文化作文,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重大教授、作家莫怀戚:“让文化作文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但在江苏高考作文里面,“文化作文” 一直作为贬义词出现,因此参加此次大赛,我一直抱着疑惑。
  “多数老师接触文化作文概念,首先产生的是字面意义,是属于他们内心定义的文化作文,不是我们讲的文化作文。所以,我们的丛书又叫‘新文化作文丛书’,希望与望文生义产生的文化作文区分开来。”
  谭老师这样解释,让我想起他在开幕式上关于“文化作文” 的讲话,那是判断“文化作文” 的两个关键词。一是文脉。即学生的作文内容,传承了中华文化或世界文化的精神,将阅读所得的写作素材、哲学思想、艺术审美和生活观察所得的心灵体验、生命情感等“化”进自己的文章,使文章内容呈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与生命底蕴,有文化脉络的痕迹。二是文法。学生作文是文学的艺术呈现形式,因此要审看学生将文学的语言、结构、立意等技法有多少“化”进了自己的作文,使学生作文在多大程度上呈现出艺术的美感。因此“文化作文” 是有层级的,从内容到表现形式。
  “为什么要提倡文化作文?其他作文没有文化么?”我追问。
  “其实作文很乱。有的老师把学生作文局限在必须亲历的所谓‘真情’里,有的把作文局限在必须有现实气息的所谓‘生活’里……包括浙江、江苏的高考作文阅卷标准,都忽略了一个客观事实:历史是昨天的生活,生活是明天的历史,未来生活是后天的历史。因此学生的写作空间不能局限在‘亲历’或‘今天’这样的狭窄范围,通过十多年文字阅读,他们拉长了生活体验的空间,可以将历史、现实、未来结合。这才符合中学生写作的客观现实。不允许学生写过去或想象未来,都是极端做法。我们提倡文化作文,就是尊重写作的客观空间,让学生把作文的根,扎进文化的土壤,并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历史文化底蕴与生活底蕴,为自身灵魂的成长打上中国文化的底色,做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人!培养他们用文化的眼光看世界。
  “作文的文化性,应该体现在传承二字上。从写作内容和思想及情感上,传承了多少中华和世界的文明积累,展示自我怎样的文化气质与文化情感,具有怎样的文化品位等等?从文学的呈现角度看,传承了多少文学的审美与内涵。文化作文追求这样的品质,所以与普通作文比较,它在语言、技法、情感、思想等方面,更有‘文’性和‘雅’性,更能突出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精神气质的作用。不要忘了,中国是一个诗教王国,文人历来称为雅士,他们代表了一个国家文化正能量的高层品位。文化作文的提倡,也希望学校教育明白自身的功能定位:传承文化与育人。”
  谭老师的“文化作文” 观如一山月色,很美。让我想起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文化作文追求什么?”我继续追问。
  “文化作文有十大追求。”谭老师如数家珍,“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
下一页 (1/4)
回帖(1):
1楼: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刘堂江题词:
挖掘课堂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文 ..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