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总课题组)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关于推广“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的意见
admin发表于 2010-01-23 19:22
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函件____________教关社[2007]33号_
关于推广“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的意见
  
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全日制学校:
  根据“教育部司局函件”教关委[2004]16号文件,以及教育部关工委理论研究五年计划精神,本着文件要求“将在全国教育系统选定一批实验单位,对研究成果进行试验,经初步检验,确定有适用或存史价值的,可进一步向各地推广”,特对“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的部分成果推广提出以下意见:
  一、了解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是希望教育培养学生文化的意识,探索文化的轨迹,拥有文化的良知,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重建文化的经典。反映到作文中就是写出有文化素养的文章,表现一种高贵的文化精神。反映到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把文化的精神融入到课堂,结合课本,把文化的意识、文化的意蕴传授给学生,用文化强健我们民族的血液,增强民族自信。这是一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教学思想。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包括作文教学与非作文教学,它将学生从纯应试的题海中解脱出来,用文化的光芒去关怀他们,从人格成长的角度去培育他们,让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文化,成为教育的主旋律,让教育重新回到它自身的位子。

  二、切实进行实验,注重意见反馈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让教师得到文化的洗礼。进行教学推广实验,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内育自身的文化气质,培养自己的文化精神。进行“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实验,是教师自我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将对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起较大的作用。
  因此各级实验部门或全日制学校及教师个体,必须认真实验,按步骤进行教学,注意实验中各种正面或负面信息的反馈,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研究。

  三、领悟教材精神,认真研究教法
  实验学校或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使用资料,领会资料内涵,认真研究教法,不断丰富和发展“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内容与技能技巧,使文化作文不再是简单的历史人物的堆砌,或文化材料的罗列,而是文化精神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及真情实感的融合,是用文化的语言表述文化的哲理,用文学的技法表现文化的高贵。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参考资料见附件二。

  四、成为文化型教师,发展文化教学
  要进行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教师自身必须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有文凭的人。文化与文凭之间是不对等的。教师成长为文化者,要懂得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用文化的品格去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用文化的思维去认识周边的生活,用文化的语言去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这样,教师才能在新一轮课改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与专业水平;这样,教师才能成长为文化型教师。
  文化型教师脱离了文凭型教师的被动与惰性,具有了内在的发展要求与创新动力,是当代教育的精英,自动肩负教育改革的重任,在教学中主动发展“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把文化的精神、文化责任,注入当代中学生的心灵深处,为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的崛起,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五、参加实验细则
  1.参加者可以是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全日制学校,由学校提出申请,并由所属单位开具证明。
  2.参加者也可以是教师个体,教师个体参与必须提供能够参与实验的证明,提出参与实验的人数、规模、时间。
  3.申报学校或教师个体可以将“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实验作为课题开展,要求提供比较具体的课题论证,包括6个方面:①选题的意义;②前期研究成果评价;③研究的总体思路;④研究的方法手段;⑤课题的重点和难;⑥研究成果的形式等等。参加者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根据体会申报课题。
  4.提供具体的实验计划,包括:①进展计划;②阶段性成果;③最后完成时间;④提供实验项目主持人和实验组人员的基本情况。
  5.我中心定于2007年9月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向全国公开推广。
  6.参加者在教学实验中有发展“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心得体会,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对有较大贡献者,邀请其参与“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系列丛书的研讨工作,并对有价值的立项资助一定资金。
  7.参加实验的部门或全日制学校及教师个体在参与实验过程中,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料及理论书籍,其资金来源尽量多方筹资,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将为参与实验的学校及教师个体提供30%的资金资助,以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

  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
                                    200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2)
回帖(1):
1楼:顶一个,虽然很多年了,但见证了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成长。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